從濮陽縣縣城出發(fā),沿著106國道向南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八公橋鎮(zhèn)史家寨村,著名的奇襲八公橋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就坐落在這兒。
時間回溯到1943年秋,汪精衛(wèi)偽政府孫良誠部第四軍第三十八師兩個團、一個特務(wù)連進駐八公橋,意圖強占八路軍的根據(jù)地,將八路軍趕出邊區(qū)。我軍針鋒相對,決定全殲進犯偽軍,給敵以震懾。為此,楊得志將軍3次化裝進入史家寨村,策劃和指揮了這場戰(zhàn)斗。當年11月16日晚,我軍趁夜色強攻八公橋,到第二天上午戰(zhàn)斗結(jié)束,共俘獲敵官兵3200人,而我軍除數(shù)十名傷員外,沒有一人陣亡,這是我軍抗戰(zhàn)史上的一大奇跡。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敵工站工作出色、情報準確,敵工站站長史乃敏功不可沒。
1979年,史乃敏去世?!案赣H臨終前囑咐我們,以后家里生活好了,有錢了,一定要把革命事跡記錄下來,精神傳承下去,教育后人?!苯衲?0歲的史曰選老人說。
史曰選一直牢記著父親史乃敏的遺愿。1988年,楊得志將軍到濮陽慰問,先后到過許多曾經(jīng)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由于當時道路難行,沒能到史家寨村來。得知這一消息后,史曰選就萌生了建奇襲八公橋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的想法,并開始了搜集資料之路。到1995年,史曰選下定決心,從市區(qū)企業(yè)辦辭職,專心做搜集資料和建立紀念館工作。
10多年間,史曰選沿著冀魯豫區(qū)干部南下路線,到過贛州、重慶、貴陽、成都等地,足跡遍及十幾個省市,遍訪了八公橋戰(zhàn)斗的參與者、知情者,還拜會了楊得志、曾思玉、段君毅、潘焱、何挺等老一輩革命家。這些歷史見證者們,親自給史曰選題字和寫信,還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及實物等。
“那時真是艱苦呀!不舍得花錢找旅館住,很多時候都是在火車站的板凳上將就的。吃飯也是饅頭就涼水,吃了上頓沒下頓?!笔吩贿x說,“當時,上班存的工資全部花完,哥哥姐姐也資助了一部分,但錢還是不夠,就賣小麥,賣家里傳下的老物件、印章、玉扳指等,向親戚借、向銀行貸款。” 史曰選給記者算了下,截至2000年紀念館建成時, “差不多花了40萬元”。
當時,村民對史曰選的行為都很不理解。史曰選的老母親也說他傻了:“別人有錢都買農(nóng)機,就他拿錢打水漂了?!?“我中間也打得過退堂鼓,”史曰選說,但他并不后悔。
奇襲八公橋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建成后,被授予了市文物保護單位、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市黨史教育基地等眾多榮譽稱號,而且來參觀的人絡(luò)繹不絕。
“這些年,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參觀,周邊地區(qū)來的人最多,最遠的是新疆軍區(qū)。每年都有2萬多人次,今年更多,現(xiàn)在有8萬多人次了。”史曰選說,“現(xiàn)在我身體條件不好,講得少了,多虧鎮(zhèn)里專門培養(yǎng)了2名講解員給大家講解。”
如今,只有小學(xué)3年級文化程度的史曰選正在自學(xué),他打算把自己這些年的尋訪經(jīng)歷、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記錄下來,這些作品包括《我的追求》《紅色村莊史家寨》《回憶粟裕司令員在濮陽征兵》等,其中有的已經(jīng)發(fā)表,有的還正在寫。有一個臺灣商人聽說史曰選收集了很多老一輩革命家寫的題詞、信件等資料,就托人說想以75萬元的價格買斷,由他在臺灣出版,史曰選沒有同意。楊得志將軍的親筆字畫,有人想出十幾萬元購買,史曰選同樣拒絕了。
“一生沒啥追求,就做了這一件事,再苦再窮也沒放棄?!?史曰選說,他會把紀念館管理好,把革命前輩的事跡傳下去,“將來不在了,也要囑咐孩子,繼續(xù)做下去”。
而今,距八公橋戰(zhàn)斗結(jié)束已經(jīng)過去78年了,但回首過去,那些光輝的往事依然清晰如昨。這里面讓人感動的,不只是史料記載中的文字,還有一直在傳承著的紅色革命精神。帶著紅色革命精神上路,我們的步子會走得更加穩(wěn)當、更加堅定有力。記者 賀德敬 陳增勛 通訊員 程正峰 文/圖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