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倫敦,為大家講述焦裕祿的是一名叫康可的外國學生。他在英國孔子學院年會開幕式上要朗誦一首追憶焦裕祿的詩詞。正在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這場活動。
“我代表孔子學院的學生歡迎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這位現(xiàn)在就讀蘭卡斯特大學物理系二年級,同時也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年輕人說。
“我熱愛漢語,喜歡中國文化。”站在“中國紅”為主色調的背景墻前,金發(fā)的康可用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話說。
接著,這位英國小伙便提到了焦裕祿。“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焦裕祿的故事。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做事,老百姓深深地懷念他。”康可說。
焦裕祿上世紀60年代在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他親民愛民、無私奉獻的事跡在中國廣為傳頌。
面向出席活動的習近平,康可說,“我還知道習主席寫過一首紀念焦裕祿的詩詞,我從中看到了習主席年輕時代的情懷,更深刻理解了當代中國和中華文化”。
隨后,康可開始朗誦習近平在20多年前所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伴著中國傳統(tǒng)民樂,康可的朗誦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習近平等與會者都鼓起了掌。
在開幕式的致辭中,習近平提到之前的節(jié)目時,稱贊那位外國小伙普通話講得好。
習近平1990年寫下這首詞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2014年3月,已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到河南蘭考縣,有感于焦裕祿為人民服務之精神,重誦此詞。
“他的朗誦也比我朗誦得好。”習近平幽默的評價,引得現(xiàn)場氣氛活躍,大家都笑著鼓起了掌。
事后,康可還將習近平的評價用中文寫在自己的微博上。這位1995年出生的大學生表示,“今天表演很順利,見到了習主席和約克公爵”,聽到習近平的評價“很開心”。
在康可的微博介紹中,寫著“我是來自英國的康可!2015年參加了漢語橋”。
在英國,像康可這樣愛好漢語的還有不少,現(xiàn)在,英國有歐洲數(shù)量最多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中國也有世界上數(shù)量最大的英語學習人群。習近平指出,語言是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希望孔子學院為傳播文化、溝通心靈、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通過人文交流,中英兩國文化中的精華正在對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習近平如是說。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