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3時左右,明星李易峰駕駛一輛臨時牌照已過期的白色蘭博基尼跑車,在北京朝陽區(qū)大郊亭橋北側撞上橋墩。目擊者稱,事發(fā)后車主并未第一時間下車,隨后迅速離開現場。李易峰工作室發(fā)出聲明,稱其因早上8時要到摩納哥工作,囑咐工作人員向交管部門報備,并為臨時牌照過期道歉。北京交管局方面表示,將依法處罰此事。
這確實算不上一起嚴重交通事故,沒有人員傷亡,也無重大財產損失,但也不是純粹的單邊事故,因為確有路政設施被撞壞———北京市城市道路養(yǎng)護管理中心證實,被撞橋墩主體結構未受損,但橋梁泄水管被撞壞。該損失依法由保險理賠或李易峰自身承擔,并無異議,但這不是問題關鍵。
本案引發(fā)公眾關注的原因,應該與李易峰作為當紅明星的特定身份有關,但也不是單純的身份關注,或替李“心疼”豪車受損,而是這起小事故中的交通違法之處并不少,暴露了有些人對交通法規(guī)的不夠尊重。
首先,李易峰駕駛車輛的臨時牌照已過期,這相當于駕駛無牌照車輛,這樣的車輛本沒有路權,不應上路。
其次,李易峰還涉嫌肇事后逃逸。因為其撞上的橋墩屬公共設施,其是否有損壞,損壞有多大,應報警后在場接受事故調查,否則即涉嫌逃逸。
有人認為,李易峰事發(fā)后離開現場難以定性,因為道路交通法存在模糊地帶:其一方面要求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同時又規(guī)定“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但本案不是后者所述情況,因為事發(fā)凌晨3時,被撞橋墩管理人員不在場,不存在雙方“當事人對事實無爭議”的前提條件,因而并不適用。
其三,還有人懷疑李易峰為逃避醉駕才選擇逃逸,這可是存在刑事責任的更嚴重交通違法。這種懷疑因李易峰離境難以證實,但無疑會讓李易峰付出聲譽受損的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遵守道交法規(guī),沒人可以例外。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只有更加模范地遵守法規(guī)的義務。
李易峰在撞上公共設施后,哪怕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也應及時報警,親自在場接受交警調查處理。要知道,作為當事人接受主管機關的調查和處罰,是公民的法定義務,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借口工作忙或要登機出國等而交給工作人員來辦。即使案件處理確實會導致重大事務被耽誤,乃至因違約損失慘重,那是違法應付出的衍生代價。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