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網訊 “這批蔬菜大棚已經投入使用兩個月了,目前已有23戶貧困村民免費認領。一年后,這些貧困村民就能甩掉‘窮帽子’啦!”10月13日上午,在綠意盎然的田野上,濮陽縣白堽鄉(xiāng)黨委書記陳從京指著眼前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告訴記者。
據了解,白堽鄉(xiāng)轄52個行政村,3.8萬人,耕地面積約4.7萬畝,貧困戶有924戶3666人。今年,全鄉(xiāng)預計脫貧416戶1742人。
陳從京介紹,為了讓貧困人口盡快脫貧,鄉(xiāng)里一直在因地制宜探索新的扶貧模式。今年,鄉(xiāng)里利用國家撥付的100萬元互助金,在王密城村流轉土地100畝,首批建了50個蔬菜扶貧大棚,每個棚占地1.5畝,每畝成本7000元。這些棚貧困村民可以免費認領使用,自己只需承擔種子和肥料的費用。一年四季,可以種植西瓜、豆角、黃瓜、菠菜等不同品種的瓜果蔬菜。鄉(xiāng)里利用合作社統(tǒng)一買種、統(tǒng)一種植、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銷售,所得利潤全部由認領者所有。1年后,已經脫貧的村民不再使用這些大棚,改由其他貧困戶認領。已脫貧村民如果自己建棚,仍可享受每個棚8000元的扶持資金。3年后,扶貧大棚收歸村集體,由村集體出租收取租金。可以說,這些大棚既是解放思想的基地,也是學習技術的基地。
記者看到,這些蔬菜大棚的邊上都有一個紅白相間的約10平方米彩鋼房。陳從京說,這些小屋是為了方便外村來的貧困戶使用的。這些蔬菜大棚不僅王密城村的貧困戶能認領,外村的貧困戶也能認領。他們離家較遠,中午自己可在屋里做飯、休息。
王密城村黨支部書記王景軍對記者說,全村有38戶貧困戶,目前已有23戶認領了大棚。下一步,村里準備使用電商平臺,將生產的蔬菜在網上銷售。
在田邊,記者見到了65歲的王密城村貧困村民王玉金。他家6口人7畝地,只有兩個勞動力,全靠種地維持生活。他右腿有殘疾,不能干重活兒,認領一個大棚后高興地說:“俺以前就想建個大棚種菜,但家里窮建不起。現(xiàn)在,鄉(xiāng)里搭好了大棚讓咱免費使用,不但能學技術,還能掙到錢,這個法兒真不孬!”(記者 鄭迎軍 郭曉慧 通訊員 管慶義)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