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了30多年的地,從未想過土地也能辦‘身份證’,并實現(xiàn)公開流轉。如今,有了政府頒發(fā)的土地承包經營證,再也不怕與其他村民在地多地少的問題上鬧矛盾了,心里就像吃了顆定心丸一樣?!狈犊h楊集鄉(xiāng)李辛店村村民李大爺不久前順利領證,逢人便豎起大拇指,稱贊土地確權讓農民的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去年年初以來,我市緊密結合市情,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打出了一套深化農村改革組合拳,改革釋放和發(fā)展了農村生產力,激活了農村要素資源,帶來了農村發(fā)展新氣象。如今,村美了,民富了,人笑了,我市農村面貌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廣大農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改革紅利。
做好農村“三塊地”的確權頒證工作。目前,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到戶面積404.8萬畝,占應確權到戶面積的99.45%;頒發(fā)證書69.0萬本,占應確權戶數(shù)的98.01%。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fā)證于2016年12月率先通過省級驗收。全市完成宅基地調查99.6873萬宗,完成率100%,政府確認78.6004萬宗;完成調查集體建設用地1.3589萬宗,政府確認1.0055萬宗,總確權率78.7%。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將證書發(fā)放到戶的地市,并且發(fā)證到戶率高達90%。
加快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我市以確權確股為基礎,以賦權活權為重點,完善配套制度,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目前全市1414個村完成清產核資,86個村成立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量化資產1.93億元,確認股東58739個。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試點。范縣和濮陽縣被確定為省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試點縣,共確定36個試點村,省、市、縣三級財政共投入集體經濟發(fā)展資金5788.8萬元。
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與扶貧攻堅、特色小鎮(zhèn)建設相結合,通過發(fā)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特色產業(y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共享農村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體系。目前,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正在積極籌建中。各縣、鄉(xiāng)依托行政服務中心,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初步形成縣鄉(xiāng)聯(lián)動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全市共建成7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87個鄉(xiāng)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全市服務平臺累計發(fā)布信息3812條,完成產權交易1357宗,其中,土地流轉313宗,流轉面積4萬余畝。還依托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開展“兩權”抵押貸款服務,進一步拓寬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服務范圍。
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大力扶持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發(fā)展。目前,全市有農民合作社3066家,成員14.2萬個;家庭農場205個,經營耕地面積5萬畝。全市有國家級示范社23個、省級示范社25個、市級示范社130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2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6個,初步形成了示范社(場)引導體系。新型經營主體在帶動農民增收、優(yōu)化農業(yè)結構、發(fā)展農村經濟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62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總面積的42.63%,較2012年底的58.9萬畝,新增103萬畝,新增面積175%,僅2017年,就新增流轉面積26.9萬畝。
全面推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依托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探索出濮陽縣“政府主導型”和臺前縣“金融自主型”兩種抵押貸款模式。濮陽縣已累計發(fā)放“兩權”抵押貸款1110筆、金額10860萬元。臺前縣農商行推出農村家庭貸款“合家好”,農民持土地經營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林權證等農村產權證便可獲得銀行授信貸款。(記者 王振?。?nbsp;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