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久久久久亚洲av色欲av,精品a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首頁 > 新聞 > 要聞 > 正文     濮陽網(wǎng)-中共濮陽市委門戶網(wǎng)站 濮陽市唯一重點新聞網(wǎng)站


二銀調(diào)解 人人點贊

作者:  文章來源:  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8-12-06 08:12:01   

d158d88e-48ee-4847-9064-0888455c5089.jpg

調(diào)解群眾矛盾。

夫妻之間因誤會產(chǎn)生嫌隙,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從拌嘴發(fā)展到動手,眼看感情遇冷、保不住婚姻,找二銀;兄弟妯娌之間因贍養(yǎng)老人或分家析產(chǎn)問題心存芥蒂,意見不一,從彼此怨恨演變到彼此翻臉,險些手足相殘、反目成仇,找二銀;鄰里之間因地邊宅基權屬問題結下疙瘩,意見相左,各自不滿,從怒目而視升級到出言不遜,行將鄰里失和、化玉帛為干戈,找二銀……11月29日,記者赴開發(fā)區(qū)皇甫辦采訪時發(fā)現(xiàn),一個叫二銀的人名聲很響亮,很有群眾基礎,人們每有大事小情,都習慣找他說道說道去。

c320c47a-8c6c-4567-acd8-71ec66a16448.jpg

邊幫群眾干活邊和群眾談心。

二銀何許人?

二銀是皇甫辦司法所二銀人民調(diào)解工作室的一名專職調(diào)解員,大名叫王平銀,今年51歲,后皇甫村人,因在家排行老二,故小名二銀。在鄉(xiāng)間,人的小名一般比大名響亮,王平銀因為做的是四鄰八村的群眾調(diào)解工作,尤其如此。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張莊村回訪一位叫康素娥的老人??邓囟鹄先艘?8歲高齡,但看見王平銀來,仍忙不迭地找杯子拎暖瓶,要給他沏紅糖水,還端出來一盆肉餡,要給他包餃子吃。老人眉開眼笑地說:“我如今吃得飽穿得暖,全是托了人家二銀的福。不叫他吃個飯,我這心里過意不去?!?/p>

王平銀告訴記者,康素娥老人是去年年底到二銀人民調(diào)解工作室求助的,說她的兩個兒子已連續(xù)5年沒盡過贍養(yǎng)義務,再不管不問下去,她就沒法兒活了。老人的老伴在時,他們的生活起居一直由二兒子照顧,他們的土地也由二兒子種著。后來,大兒子從外地調(diào)回本地工作,兄弟倆達成協(xié)議:父親由二兒子養(yǎng)老送終,母親由大兒子養(yǎng)老送終,父母的責任田也由兄弟倆分開種。但之后的數(shù)年,二兒子以大兒子的工作是接了父親的班為由反悔,一直沒出讓土地。所以,父親去世后,大兒子拒絕將母親接到家中贍養(yǎng),理由是他沒種母親的地。一個往外推,一個不接收,老人就給晾起來了。老人覺得家丑不可外揚,且身體還算硬朗,就在麥熟時節(jié)一天到晚地拾麥子,在秋收時節(jié)起早貪黑地撿豆子、玉米、谷子,再挖點野菜,勉強維持生計。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手腳越來越不利索,老人身上的疾病也多起來,漸漸不能自食其力,不得已才前來求助。

王平銀先是買了些吃的喝的安頓好老人,再通過側面了解情況,梳理出事情的來龍去脈,接著就分別去做那兄弟倆的工作。他對大兒子氣惱二兒子多年種著老人土地的心情表示理解,但對其就此拒不養(yǎng)老的做法不能茍同,因為于法、于理、于情都不通。況且,接父親的班參加工作,一輩子旱澇保收,哪是種莊稼的收成能比的,怎能看不到大處,總在小節(jié)上算不清賬!看到大兒子開始默默反思了,王平銀又馬不停蹄地去勸解二兒子。他對二兒子贍養(yǎng)父親的做法表示贊賞,但也對其長期種著母親土地的行為給予委婉的批評。至于大哥接班參加工作,那也是按著長幼順序來的,真要把大哥晾在一邊,由年齡不夠、經(jīng)驗不足的二弟接班,于法、于理、于情不通不說,怕人家單位也不接收,接收了也不是沒有勸退的可能。到頭來錯過機會,兄弟倆都種地,那恐怕早就寸土必爭了,哪還能由著其一種再種!經(jīng)他這么一說,先前只顧慪氣的兄弟倆的心結打開了,仔細想想,可不是彼此都沾了對方的光,又都欠著對方一分情!然后,他把老人和兄弟倆叫到一處,說:“這是老人顧及臉面,沒把你倆告上法庭,真要打官司,到時顏面不保不說,該贍養(yǎng)的還是得贍養(yǎng),該退地的還是得退地。老人深明大義,咱當晚輩的更該知恩圖報。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都80多歲了還耳聰目明,這是咱的福分,可別再有福卻不懂得享了?!?/p>

27f96fa9-d67e-4730-bff9-7636a9397129.jpg

宣傳法律知識。

就這么著,既曉之以理,又曉以利害,前后不過一個星期,問題便得到妥善解決:大兒子把老人接到家中,二兒子把老人的地轉讓了出來。兄弟倆握手言和,老人也很知足。她說,托二銀的福,她現(xiàn)在天天含飴弄孫(重孫子孫女),安度晚年,盡享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今年秋天,張莊村的張某與他的親兄弟因打麥場場邊問題發(fā)生糾紛。兄弟倆反目成仇不說,妯娌倆和其子女也參與了爭吵,一度鬧得不可開交。收到張某的調(diào)解申請后,王平銀立即趕到現(xiàn)場,先平息了兩家人的吵鬧,接著做說服教育工作。經(jīng)了解得知,兄弟倆的打麥場用地,是父母遺留的一座老院子的宅基。他們把老院墻老房子推倒后,一分為二,用來做打麥場。既然兩個場地緊挨著,面積又都不大,難免發(fā)生麥子揚過來、玉米滑過去的事兒,糾紛也就因此而起。王平銀給他們說:“父母留下田產(chǎn)是叫你們用的,不是叫你們爭的。若二老泉下有知,看見你們兄弟翻臉,那還怎么安息、怎么瞑目?父母活著時為咱操了一輩子心,如今去世了,難道還不讓他們的魂靈歇會兒?”幾句話說得兄弟倆滿面羞慚,低垂著頭,再也劍拔弩張不起來了。王平銀又耐下心來,給他們講古人六尺巷的故事,鄰里之間尚且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話,何況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又是哄,又是勸,又是批評教育,最終把一分為二的場地又合二為一,兩家人共用。這樣一來,既擴大了場地面積,也消除了界限。張某的妻子說:“二銀哥就是會做工作,我們先前只是覺得場小不夠用,就是沒想到合起來用。這下好了,以后揚場攤場的時候,再也不用束手束腳的了。”

在調(diào)解室厚厚的一摞調(diào)解案例上,上述糾紛只是其中的兩例。王平銀告訴記者,調(diào)解工作多是這些家長里短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卻事關當事人的切身利益,也事關全辦的安定團結,更事關司法實踐的公平正義,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妥當,就有可能發(fā)酵成大事。他說,做好調(diào)解工作,得像中醫(yī)看病一樣,學會望聞問切。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從2015年成立二銀人民調(diào)解工作室以來,他已成功調(diào)解民事糾紛90多起,有效防止群體性上訪事件3起,有效阻止群體性事件7起,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80多次,直接挽回經(jīng)濟損失20多萬元,群眾滿意率100%。2016年度、2017年度,他先后被評為全區(qū)、全市金牌調(diào)解員。

皇甫辦副主任管澤銘告訴記者,王平銀出任調(diào)解員之前,曾在后皇甫村當過10多年的黨支部書記,群眾工作經(jīng)驗豐富。因工作對象一直是本鄉(xiāng)本土的鄉(xiāng)親,他也就一直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叫著這個小名:二銀。所以,2015年7月,皇甫辦成立人民調(diào)解工作室的時候,充分尊重社情民意,直接以他這個小名命名?!艾F(xiàn)在看,”管澤銘說,“這個以二銀名字命名的調(diào)解室不僅得力,而且還很得民心,群眾有了問題,不再動不動就堵政府的門,也不再動不動就去上訪甚至越級上訪,而是不約而同地去找二銀。二銀也總是不負眾望,以法育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為全辦社會綜合治理筑起了第一道防線?!?/p>




責任編輯: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