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僅是一名視病人如親人的醫(yī)生,還是待公婆如親生父母的孝順兒媳。她就是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韋德華。
韋德華出生于一個普通農(nóng)家,父母的淳樸善良深深影響了她。1998年結(jié)婚時,父母叮囑她:“公公婆婆也是父母,婚后一定要孝敬公婆”“我會的,你們放心吧!”韋德華鄭重地回答。此后20多年里,她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韋德華自結(jié)婚后就一直堅持和公婆住在一起。原本不擅長做飯的她專門買來菜譜,一樣一樣學做老人愛吃的飯菜,老人對這位孝順兒媳打心眼里滿意。
天有不測風云?;楹蟛痪茫淮_診為肝硬化,后來發(fā)展成肝癌。那時,韋德華和愛人的月工資加起來不到2000元,而公公每天治病要輸?shù)陌椎鞍滓恢Ь鸵?00多元,這種藥當時還不在醫(yī)保報銷范圍。公公每年要住兩三次醫(yī)院,每次住院花費就要2萬元,巨大的開銷讓韋德華和愛人的生活捉襟見肘。2006年,公公需要做肝移植手術(shù)。為挽救公公的生命,她毫不猶豫賣掉了自己和丈夫唯一的住房,并向娘家借來30萬元,湊齊了公公做手術(shù)的費用。她對婆婆說:“只要還有一點機會,我們就要竭力爭取,錢沒了以后再掙!”
自公公得病以來,韋德華把公公的病房當成了半個家,為他揉捏按摩、扎針輸液。尤其是在她讀研究生那段時間,一邊照顧公公,一邊還要抽空構(gòu)思自己的研究生論文,連踏實睡上一覺的時間都是奢侈。但在家人面前,她永遠都是燦爛和輕松的笑臉。
公公去世后,婆婆心情不好,有時還莫名發(fā)脾氣。韋德華不僅沒有絲毫怨言,還想著法哄婆婆開心。做保健操、看戲、旅游……在韋德華的悉心照料和鼓勵下,婆婆慢慢走出了失去老伴的陰影,開始以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不僅對親人體貼照顧,身為醫(yī)生的韋德華還總是設(shè)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她組織成立志愿服務(wù)隊,開通免費咨詢熱線,舉辦公益講座,為病人捐衣捐物、墊付醫(yī)藥費……2016年11月14日,韋德華遞交了承諾書,自愿捐獻一切健康器官。
歲月無聲,韋德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醫(yī)者仁心和人間大愛。(記者 王金勇)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