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大早,范縣陳莊鎮(zhèn)楊吳莊村村民楊勝登上停在該村文化廣場的公交車,前往鎮(zhèn)上的快遞網點,為一名杭州顧客郵寄其昨晚在他的網店下單的蓮子。
“都是黨的政策好,要不做夢也想不到,我能搭上電商的快車,當起了主播,終于不再為自個兒的生計發(fā)愁了?!笨邶X不清的楊勝一字一頓地說。
楊吳莊村距離黃河僅200多米,“窩棚過節(jié)、顛沛流離”曾是幾代村民的真實寫照。身患殘疾的楊勝,由于沒有勞動能力,前些年為了生計,沿街串鄉(xiāng)賣過冰糕、煙酒和零食,還開過移動代辦點,但因收入有限,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始終擺脫不了貧困。
2018年,省科協(xié)駐楊吳莊村第一書記雷建樹多次上門,動員楊勝參加了電商知識免費培訓班。楊勝學成歸來后,雷建樹又騎著電動車跑到縣里,先后兩次幫他辦理有關手續(xù)。楊勝的“命運如夢”網店去年開張后,他天天在家里直播,銷售陳莊鎮(zhèn)的蓮藕、蓮子、蓮粉等農特產品,越干越起勁。上個月,為表達對雷建樹的感激之情,楊勝專門創(chuàng)作一首《第一書記之歌》,還從網上邀請一名東北籍作曲家給譜了曲。
在楊吳莊村,像楊勝這樣的貧困戶有49戶。如今,在扶貧政策和村黨支部的幫助下,所有貧困戶找到了穩(wěn)定增收途徑,實現(xiàn)了脫貧。
“在有些人眼里,黨建工作似乎比較虛,可在楊吳莊村,每項黨建工作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崩捉湔f,“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省科協(xié)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抓黨建促扶貧,每名村干部和黨員包人包戶,責任落實到人,從扶心、扶志入手,對每個貧困戶‘對癥下藥’,幫助其解決脫貧路上的難題。”
村民楊永順因大病致貧,加上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術,對未來的生活非常迷茫。扶貧工作隊一次次上門鼓勵他,并利用到戶扶貧資金幫助他養(yǎng)殖肉牛、種植蓮藕,還通過多種渠道幫他推銷蓮藕。2017年,楊永順的家庭年收入超過5萬元,主動要求退出了貧困戶行列。如今,嘗到甜頭的楊永順打算再多養(yǎng)幾頭牛,還想再流轉十幾畝土地,把蓮藕種植面積擴大兩倍。
楊吳莊村很多貧困戶同楊永順一樣,因缺乏技術而靠種地為生。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幫助他們調整種植結構,推廣蓮鰍共作、稻鰍共作新模式,培育出800畝黃河蓮藕、600畝“稻鰍米”“蓮鰍米”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yè),直接帶動了130名貧困人口穩(wěn)定增收。省科協(xié)還協(xié)調資金,在邢廟干渠建成3座提灌站、 26座生產田橋梁,硬化水渠400米,完善機井配套設施11眼。村民張秀平高興地說:“俺村地勢高,緊靠黃河卻用不上黃河水,以前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F(xiàn)在俺也能種蓮藕了,每畝地收入比以前多了兩倍!工作隊還為我兒子找了個打工的活兒,俺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十年前得腦出血的時候,我的心都死了。在黨的關懷下,我的心又活過來了!”貧困戶楊修海說。如今,他不僅靠養(yǎng)羊脫了貧,還和村里其他17名貧困戶一起入股牧原集團公司100萬頭生豬養(yǎng)殖項目,每年享受分紅3000元;同時,和全村村民一起享受聯(lián)村光伏電站、扶貧就業(yè)基地、荷花園餐飲商貿樓等村辦集體經濟每年帶來的收益分紅。他妻子張景芝還被村委會安排在公益崗就業(yè),每月收入500元。
交通不便一直是楊吳莊村脫貧致富的“痛點”,既影響村民出行,又影響經濟發(fā)展。2019年8月,一名黨員在楊吳莊村黨員會上提出,縣里新開通了通往陳莊鎮(zhèn)的公交車,但只到達臨近的社區(qū),距離楊吳莊村還有500米的距離。會議結束后,雷建樹馬不停蹄地跑到縣公交公司,如實反映楊吳莊村群眾意見和楊吳莊村適宜公交車停靠的種種理由。就這樣,范縣綠色公交6路班組順利開進楊吳莊村,每天15趟準點公交車為楊吳莊村村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楊吳莊村還積極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并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使村民全部變?yōu)楣擅?。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在鎮(zhèn)政府主導下,楊吳莊村與其他兩個村共同投資480萬元聯(lián)手開發(fā)打造集體經濟項目,每年收益在10萬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楊吳莊村不僅在 2018年年底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還先后獲得“范縣2017年度五好黨支部”“范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紅旗村”“范縣2019年度基層黨建紅旗村”等榮譽稱號。
陳莊鎮(zhèn)黨委書記高彩菊說:“楊吳莊村的黨建促扶貧工作之所以成為全縣的一面旗幟,主要是黨員干部心中有責、心中有民和真抓實干。為民所想、為民所急,工作做起來就得心應手,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記者 賀德敬 王金勇 通訊員 申君方 文/圖)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