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边@原本是全國人大代表、濮陽縣慶祖鎮(zhèn)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常說的一句話,在濮陽縣五星鄉(xiāng)葛邱村駐村蹲點采訪期間,記者發(fā)現(xiàn)這句樸實的話語也成了該村“兩委”的座右銘。
“李連成是我們農(nóng)村干部學習的標桿。這幾年,俺村經(jīng)常組織村干部和黨員到西辛莊學習,回來后尋找差距,商量俺村該咋做。群眾選你當這個村的領頭人是帶著大家干事的、為大家操心的,不是讓你來享受的。你為群眾辦了多少實事,辦事是不是公道,群眾心里都有桿秤?!?月23日,該黨支部書記張善軍在和記者聊天時如是說。見記者對會議室墻上掛著的“五好村黨支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示范村”“土地流轉先進村”等獎牌感興趣,張善軍笑著說:“這些都不算啥,只能證明我們所做的工作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群眾是不是擁護才是我們最看重的?!睆埳栖娫掚m說得輕松,但記者深知,每塊獎牌都是張善軍和村“兩委”班子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鑄成的。
張善軍今年56歲,卻在村黨支部書記這個崗位上連續(xù)干了26年;比張善軍年長幾歲的村委會主任王麥成在現(xiàn)任崗位上干了22年。這對“黃金搭檔”緣何能在歷屆村干部選舉中屢屢“中標”呢?―――信任,記者通過連續(xù)多日的走訪,總結出這兩個字。這一點,從該村連續(xù)20多年未發(fā)生一起信訪事件就能看出些許端倪。
“這些年,俺村不管大事小事都是透明的,不光村務公開做得好,村民鬧點小糾紛、家庭出點小矛盾,村干部都會出面協(xié)調(diào)。誰家遇到紅白事或困難,村干部總是跑前跑后。時間長了,俺村的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好,大家的心氣兒都很順。”村民宋群立說。
提起近幾年村干部為村里辦的實事和村里的變化,村民們?nèi)鐢?shù)家珍。
葛邱村共有1800人、2600畝耕地,全村村民除少部分人在外做生意外,絕大部分人都是靠種地為生。2013年春,葛邱村黨支部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了苗木種植項目,建成面積達1500畝的華泰園林種植基地。種植基地的苗木有欒樹、國槐、紫葉李、白蠟、海棠、百日紅、木槿等10多個品種。從種植基地開工建設,到目前所有苗木長得郁郁蔥蔥,該村“兩委”班子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一期工程建設期間,村黨支部書記張善軍帶領8名黨員干部天天在工地上,幫助投資方協(xié)調(diào)關系、解決困難,組織村里勞力為苗木澆水、施肥、剪枝、打藥、除草等。隨著苗木一天天長大,如今的華泰園林種植基地已成為濮陽縣乃至濮陽市的一大景觀。
“種植基地成了一個天然氧吧,每天都有城里人來這里散步、休閑觀光。就連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也開始注重養(yǎng)生鍛煉了,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一二百人在種植基地跑步?!蓖觖湷蓪τ浾哒f,眼瞅著村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從去年起,該村又把眼光瞄向了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他們對華泰園林種植基地進行了重新包裝打造,林中鋪設了彎彎曲曲的碎石小徑,建成了一批別具一格的木牌坊和造型各異的苗木工藝景觀,還增設了休息桌椅等配套設施。同時,還為葛邱村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森林小鎮(zhèn)”?!艾F(xiàn)在就已經(jīng)有100多名村民在華泰園林就業(yè)了,等以后‘森林小鎮(zhèn)’的名氣越來越響時,會有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xiàn)就業(yè)掙錢?!蓖觖湷蓪Ω鹎翊逦磥戆l(fā)展旅游充滿信心。
華泰園林基地的建立不僅極大改善了葛邱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增加了農(nóng)民收入,同時還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專心外出打工。村民季洪亮說:“以前外出打工總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幾畝地,每逢收麥收秋都得從外地趕回來,忙幾天再走。土地流轉之后,家里不用再種地了,我們也不用來回折騰了?!?
葛邱村周圍的環(huán)境變美了,村里的內(nèi)部環(huán)境同樣也很美。去年年初以來,該村先后爭取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在村西頭修建了整潔、漂亮的文化廣場,對村里所有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還沿街建設了文化墻,修建了自來水管道、排水管道,并把每戶村民家的旱廁進行了改造。走進葛邱村,只見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面、盛開著鮮花的路邊花池和以“二十四孝”“二十四節(jié)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nèi)容的壁畫,還有一個個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木牌坊等,無不讓人賞心悅目。
“以前村里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全是泥,根本沒法走,現(xiàn)在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戶門口;以前吃的全是自家打的井里的水,又苦又澀,今年村里通上了自來水;俺家前年就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但洗完澡污水沒地兒排,現(xiàn)在好了,村里的大街鋪上了排水管道。這幾年村里的變化真是一天一個樣。前些年,村里人都爭著往城里跑,從去年開始,俺村好幾個在城里退了休的人,找村干部好幾次,非要搬回村里生活。”村民王銀現(xiàn)說。
“經(jīng)過這幾年的發(fā)展,俺村農(nóng)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9700元。雖然絕大多數(shù)村民家庭富裕,都過上了好日子,但仍有14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這也是我們村“兩委”近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不管想啥法,我們也要盡快讓這14戶貧困戶盡快脫貧?!睆埳栖娬f,“很多人認為黨建工作很虛,在我們村卻是實實在在的,在精準扶貧方面就要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
在壓實黨建工作基礎的同時,葛邱村采取多種形式爭取扶貧政策,千方百計謀劃脫貧項目,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推動村莊面貌大變,確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確保精準識貧,村干部在午間或夜晚主動配合鄉(xiāng)干部和扶貧工作隊一趟又一趟地到貧困戶和村民家里走訪調(diào)查,做好貧困對象的調(diào)查核實工作。在確定精準扶貧戶之后,黨員干部主動與養(yǎng)殖、種植等農(nóng)業(yè)龍頭企業(yè),以及相關公司溝通對接和洽談,加強分析論證,爭取籌謀符合當?shù)貙嶋H條件和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發(fā)展項目,與貧困戶結對子,制訂幫扶措施,切實解決貧困戶家庭的實際困難,受到群眾一致稱贊。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