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麒麟洞有感
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五(3)班 李沛軒
麒麟洞位于貴州貴陽黔靈山公園中。麒麟洞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原名唐山洞。后因洞里的一塊石頭酷似麒麟,所以改名麒麟洞。
抗日初期,國民黨不愿與共產黨聯(lián)合抗日,反而派兵去圍剿共產黨。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則是蔣介石的左膀右臂,理所當然的去被派去“剿共”。難道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是真心去“剿共”的嗎?當然不是,其實在此之前,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已經(jīng)多次去勸諫蔣介石與共產黨聯(lián)合抗日,結果可想而知。
在途中,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密謀逼迫蔣介石與共產黨聯(lián)合抗日。
這一天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進軍到西安,發(fā)動了聞名世界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效仿2千年前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扣押蔣介石并發(fā)布了8項救國方針,逼迫蔣介石與共產黨聯(lián)合抗日。
西安事變成功后,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換來的卻是后半生的囚
禁,他們先后囚禁在黔靈山公園內的麒麟洞內。因此,麒麟洞在貴州省內成為了僅次于遵義會址的愛國主義培訓基地。
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用后半生的囚禁換來了革命的勝利。你們在眾多紅巖英烈中,為紅巖這片土地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你們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時時刻刻牢記在心間。你們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世世代代懷念和敬仰。
我作為一名小學生,雖然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火,也沒有像先烈一樣在戰(zhàn)場上報效祖國,可我能在學習上發(fā)憤圖強,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中華民族復興而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輔導老師 劉愛菊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