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平凡的語文教師,轉眼間已經工作三十幾個春秋了?;厥走@幾十年的從教之路,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但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教育就是在一個個平凡的日子里的無私付出,教學技巧就是在一個個無私付出的日子里的經驗積累。
記得剛接手一個差班的語文課時,我的心里非常著急。越急越亂,恨不得學生能一次性地將我所教的知識馬上就能吸收消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我不厭其煩地指出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所犯的每一個細小的錯誤,而且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方法是獨一無二的。一堂課上,幾乎每一個學生我都為他們糾正過錯誤。當時班上有幾名學困生,由于理解能力弱一點,對他們糾正的次數甚至到達六、七次,有時候心里一焦急,還免不了批評幾句。一段時間后,我開始覺得課堂上哪里不對勁,怎么氣氛越來越沉悶,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回答問題?回想著課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學生談話后才明白原因:是我過分“周到”的糾錯挫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突然間我明白了若是自己在學習時,老師也是不停地打斷、糾正,那怎么不會感到氣餒和受傷呢?那怎樣還能用心愉快地學習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人的心理壓力過大,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時,他們所學的知識是不會被吸收進大腦,而所做的反復練習會被“過濾”掉。相反,當你的心理壓力小,學習的效果就立馬好得太多。在痛心我的教學失誤后我不禁思索著補救的方法。
自從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對于學生細微的進步,我都不再吝嗇表揚,而且表揚的力度還在不斷增大,從一句話的表揚到一些物質的表揚,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學生愛發(fā)言了,上課的思維也靈活、大膽了。上課時同學們不會時我也不再批評,心平氣和地放慢腳步再講一遍就是了,并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慢慢地學生愛學習了,也愛下課跑到我跟兒問東問西——最開始是成績好的學生試探性地問些課堂上的問題,后來其他同學也開始和我探討人生中的一些話題,無邊無際、海闊天空,每每在他們爽朗的笑聲中我都能從他們的笑臉上看到自信,與和我相處的開心。自然而然地語文課堂上他們更愛思考了,并能積極發(fā)言,語文成績也越來越好。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心里一直在偷著樂!
無論是在和同學們的相處中,始終要以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去交流,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世界。還是在課堂上,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正確接納他們的一切錯誤,都是為了多鼓勵他們,給他們以自信心,愛上你這個教師也就會愛上你所教的學科。明白了這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因為我越來越體會到:期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天性,更何況是孩子。一句用心的評價就是鼓舞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tài)度就會越加用心。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