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濮陽市第八中學舉辦了一場“圍爐夜話”的讀書分享活動。老師們精心準備,互相交流這個寒假里的成長。
第一位分享心得的是教師王夢琴,她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充滿智慧的教育家,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不僅學生需要閱讀,老師也需要閱讀。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智力會得到發(fā)展。通過閱讀,學生學會了思考、愛問為什么、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通過閱讀,學生本來需要掌握的知識、需要記憶的知識就變得十分容易了。閱讀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手段。教師通過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快速成長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閱讀,能讓我們的思想不斷地豐富,能讓我們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的話,能讓學生更加尊重。
教師常志丹從自身經(jīng)驗談起,她認為自己常抱怨沒有時間。每天備課、上課、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時間從哪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她答案——文中有一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蹦窃鯓舆M行這種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她說自己課堂上有時候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備課不夠充分,“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
教師苗苗也深有感悟,她說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在講臺上突然大腦空白,不知道接下來該講什么的時候,短暫的幾秒空白就感覺很恐慌。究其原因在于自己知識儲備不夠。作為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用心備課。作為語文老師,就是用閱讀來豐富自己的教案,讓課堂變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潛能。教師的任務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不,不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熱愛,設法使他們的熱情熊熊燃燒起來。
教師王靜的心得是這樣的:她說自己上一堂自我感覺良好的課,心情會十分愉悅;上得不好,就會悶悶不樂。直到下一堂好課的完成,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才會緩解。那怎樣才能上一堂妙趣橫生的課呢?最初她認為學識淵博,妙語連珠,極富個人魅力的老師是上好一堂令人感興趣的課的關鍵,但后來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在觀摩名師教學視頻后越來越覺得教必須以學為主,課堂也是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思考、興奮、發(fā)現(xiàn)、驚訝、體會、創(chuàng)造、自豪”等等這些關鍵詞,無一不是讓學生做課堂上的思考者、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這才是上好一堂有趣的課的關鍵。
教師李曉潔分享了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她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來談了談對這條建議的感悟,李老師認為想讓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師就要先變成什么樣的人。因為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李老師又從閱讀和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兩方面來分享。李老師還把蘇霍姆林斯基讓大家一個月要讀三種書推薦給大家。一本是有關學科方面的書、一本是青年榜樣的書,一本是關于人的心靈的書。
教師高安提到:優(yōu)秀的學生大多相同,尚需努力的學生各有各的不同,一個好的教師首先要熱愛孩子,堅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教師也要時刻記住自己曾經(jīng)也是一個孩子,對于后進生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味地處罰和說理不能真正觸及到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會拉大他們與老師的距離,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靜待花開。
朱笑笑老師也談到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閱讀和后進生的培養(yǎng)。真正健康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她認為只有真正地尊重學生,跟學生做朋友才能更好地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另外蘇霍姆林斯基在多條建議里提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學生閱讀得多,他學得就會越多。
最后教師許璐先分享了讀書這件事帶給她的變化。讀書讓她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同時也讓她對生活中的時間有了更好的規(guī)劃。許璐對閱讀有不同的感悟,她認為閱讀需要學生日復一日地去讀,最終讓學生形成半自動化閱讀,讓學生每天都想著去讀,從中找到樂趣,并改變學生的生活;教師通過閱讀填充自己,教師不能只做教材的搬運工,教學大綱只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基礎知識,教師應當在此基礎上學習的更多。
校長孫緒憲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再接再厲,借助問渠坊這個平臺把書讀好,通過讀書學習助推大家快速成長。副校長景德富對這次讀書交流感到欣喜,欣喜的是大家對坊主安排的任務積極主動參與,并將任務變成自覺行動去落實。
李君巖、聶紅亞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