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是懵懂初生的花骨朵,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近年來,自然災(zāi)害事故和校園的不法侵害案時有發(fā)生,在令人痛心的同時,也要認真思考一下怎么做才能保護好幼兒。因此,提高幼兒防范意識,培養(yǎng)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幫助幼兒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宣傳幼兒法治教育,成了廣大教育者的首要任務(wù)。
主題教育
老師們通過圖片、視頻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結(jié)合案例,讓孩子們了解法律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掌握了一些必要的逃生技巧,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學習技能
1.果斷逃生
孩子要增強逃生的意識:遇到壞人、地震、大火或其他對幼兒生命造成威脅的侵害,應(yīng)當果斷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揮。
2.逃生的技巧:轉(zhuǎn)身就跑
看到有人舉刀沖進幼兒園,不要怕,不要待在原地,一定要轉(zhuǎn)身快跑,越快越好。
3.眼疾動作快
如果遇到突發(fā)事情,一定不要著急,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向大人求救。
4.學會尋找藏身之處
有人用兇器靠近時,馬上找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盡量不要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跑到教室、廁所、老師辦公室,可以躲在桌下,關(guān)好門;還可以找厚紙板或其他東西把縫隙遮起來,不要出聲,避免壞人發(fā)現(xiàn)自己。
5.撥打110或父母電話
平日牢記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電話號碼,在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撥打父母電話或110,為自己爭取援助。
6.平日的安全防范措施
學生上下學一定要等家里人來接,不能亂跑,按時回家。即使在學?;蛴變簣@也不能一個人單獨行動,要跟小朋友和老師在一起,公共場所也一樣,不能離開家長的視線,防止意外發(fā)生。
家園共育
作為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預(yù)防教育,提前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護知識,讓孩子學會冷靜面對侵害,機智保護自己。
1.占小便宜吃大虧
告訴孩子,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不能拿。有時孩子會禁不住美味或者玩具的誘惑,在陌生人的勸說下接受這些東西,告訴孩子接受贈與可能會受到侵害。
2.熟記電話號碼
讓孩子熟記家長號碼、名字、家庭住址、自己的名字等一些有助于聯(lián)系家里人的方式,另外尤其要牢記常用的報警及急救電話,如110、120、119等。
3.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平時應(yīng)教育孩子不給陌生人開門,不管他說他是誰都不要開門,你可以隔著門告訴他,你爸爸在睡覺,讓他過一會再來。然后,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讓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4.上下學家長要陪護
孩子上學和放學時,最好有家長接送,如果家長沒空來接送可以讓孩子跟他的同學一起回家,或者直接去同學家,家長晚上去同學家接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讓孩子單獨回家,以免發(fā)生意外。
5.孩子要學會拒絕
放學時,要避免讓陌生人或者父母單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幾個親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給孩子打電話,親口交代今天將由誰代替接送;或者打電話給老師,交代老師今天父母不來,由某某來接孩子。
幼兒園每學期都會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向老師、家長、幼兒普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引導家庭、幼兒園、社會關(guān)心關(guān)注幼兒健康成長,形成家庭保護、幼兒園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自我保護相互補充、相互銜接的保護機制。關(guān)愛和守護幼兒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協(xié)同,請大家共同努力,保護孩子,共同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化支持體系建設(shè)。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