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胡村集村的徐文芳不曾想過,住在市城區(qū)的她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菜園。這是經開區(qū)濮上辦籌備組對胡村集村面貌進行整體提升帶來的改變:閑置土地改造成“四園”、坑洼的道路硬化了、污水管網換新了,往日臟亂差的現(xiàn)象不見了,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胡村集村位于我市主城區(qū),全村3465人,常住人口4516人。自1994年該村新村規(guī)劃停止后,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隨即停止。因年久失修,村內道路坑洼不平,村民戲稱“電動車過一趟都能變成事故車”。特別是每逢陰雨天氣,道路積水,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和市容市貌,也影響了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步伐。
今年4月份,為解決胡村集村群眾出行難問題,經開區(qū)濮上辦籌備組對村內1700米的道路進行了提升改造,新鋪設混凝土路面1.36萬平方米,鋪設步道磚4000平方米,栽種綠化樹木190棵,圍建菜園、果園、花園30余處,鋪設、疏通供排水管道4000米,整理線纜4000米,從根本上解決了胡村集村在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中的短板和死角,群眾的出行、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到處都是積水,走都沒法走?,F(xiàn)在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路上也沒積水了。村里環(huán)境好了,我們住著也越來越舒心?!碧崞鸫謇锏男伦兓?,村民李志革激動地說。
走進胡村集村東邊的容金國際美食街停車場,記者發(fā)現(xiàn),車輛停放有序,原來車輛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的現(xiàn)象得到了極大改善。容金國際美食街停車秩序混亂,是長期影響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老大難”問題。為徹底解決這個難題,胡村集村、容金國際開發(fā)商、物業(yè)公司和辦事處籌備組簽訂四方協(xié)議,將原來的6米小路命名為“六和巷”,設置禁停、禁行標志,規(guī)劃了134個停車位,每棟樓都建設了電動車車棚,在有效緩解停車難題的同時,也消除了安全隱患、美化了市容市貌,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停車便利。
“我在這里住6年了,以前這里停車很混亂,自從規(guī)劃了停車場、修建了電動車車棚,我們現(xiàn)在出行變得方便了,心情也變好了。”業(yè)主馬麗紅說。記者 宋仁志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