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濮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濮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1年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新聞發(fā)布會。會議邀請了市人大代表崔旭光、省、市級多家新聞媒體參加。市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趙西永,立案一庭庭長馮利強出席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由市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新聞發(fā)言人劉勇主持。
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是以立體化、集約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為載體,建設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形成從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到訴前多元解紛,再到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的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分層次、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方案。
趙西永副院長在發(fā)布會上通報指出,2021年濮陽市兩級法院全面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xiàn)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優(yōu)化訴訟服務品質,不斷提升訴訟服務水平,一站式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訴調對接機制建設提檔升級扎根。市中院積極與相關部門建立起“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兩級法院分別在勞動爭議、金融領域、涉企糾紛方面與有關部門完成了行業(yè)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共有3000余名網格員、矛調員進駐平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共入駐調解組織124家、調解員311人,共委派訴前調解案件23162件,調解成功12900件,成功率55.69%。
二是訴訟服務線上線下協(xié)同互補并進。兩級法院網上立案工作均處于全省前列,98%的案件實現(xiàn)網上立案,網上繳費、電子送達、網上保全、網上鑒定、網上閱卷、律師“一碼通”綠色通道、律師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執(zhí)行網絡查控等信息化服務廣泛應用。
三是繁簡分流覆蓋審判各領域全過程。市中院啟動覆蓋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審判的速裁快審機制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了兩級法院速裁快審改革的一體推動和常態(tài)化運行。1-11月份,各縣區(qū)法院分流簡案23329件,占比56.60%,平均審理天數(shù)13.96天,上訴率不到2%;市法院分流簡案占比58.18%,平均審理天數(shù)19.03天。速裁快審機制充分發(fā)揮了質效引擎作用,拉動全市法院案件審理天數(shù)35.68天,服判息訴率91.18%,兩項指標均位居全省法院第一名。我市法院的速裁快審改革多次受到省法院通報表揚。
發(fā)布會上,馮利強庭長就人民群眾、律師如何便捷申請網上立案、網上交費,當事人如何選擇省錢省力的訴訟方式、如何保障判決勝訴權利實現(xiàn)回答了記者提問。介紹了移動微法院、河南訴訟服務網、律師服務平臺三種立案平臺操作流程,訴前調解、速裁快審的優(yōu)勢以及申請訴訟財產保全、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保障作用。
針對下一步工作,趙西永副院長指出,一是深入推進訴源治理。落實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工作部署,緊緊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主動融入市域社會治理,推動形成源頭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大合力。二是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工作。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完善委派調解、司法確認等工作流程,繼續(xù)深化繁簡分流速裁快審改革,切實提升審判質效。三是持續(xù)提升現(xiàn)代化訴訟服務水平。堅定不移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堅決防止有案不立、拖延立案、控制立案“等問題。堅持訴訟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服務能力。
市人大代表崔旭光
濮陽兩級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訴源治理、訴前調解、速裁快審為群眾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模式,有效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為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yè)提供了優(yōu)質高效的司法服務。
新聞熱點